裹體的幾何形態折射率實驗分析光學顯微鏡
根據包裹體的幾何形態來確定流體包裹體相對于主礦物的視折
射率(亦即折射率)會發生錯誤。根據氣體包裹體具有較高的視突
起(亦即在接觸帶由于全反射較寬而顯示黑邊)可以很容易地對氣
體包裹體與液體包裹體作出鑒別。大多數液體的折射率大于1.3(
水為1.33NaC鹵水1.38),大多數氣體的折射率近于1.0,除非是高
度壓縮氣體。然而,某包裹體的視突起隨兩種因素變化:主礦物與
包裹體之間不同的折射率和包裹體的形態。充填低折射率氣體的壓
平的包裹體看上去與充填較高折射率液體的圓形包裹體相同。
當欲估計某包裹體給定相相對于包裹體中的其它相或相對于主
礦物的折射率時,該包裹體的幾何形態也是很重要的。當二者的折
射率相近時,這種影響就更明顯、更注目和更有用了
但是當折射率相差較大時,便產生了
題。在不同相之間近垂直分界面上的全反射可以產生不均勻的線狀
反射,以致從某種完全不同相的邊界上呈現出貝克線。在多相包裹
體中有許多相邊界,估測各相的折射率是不可能的,除非你能找到
壓平的包裹體,并且其中每個相都是可見的和孤立的。某些透明的
包裹體是有用的,且適于照像,但是很遺憾,在實際包裹體的研究
過程中它們是太罕見了。
如果不提一下在研究地球早期生命中有關流體包裹體的若干應
用,那么討論流體包裹體中的人造包裹物問題將是不全面的。人們
多次研究了流體包裹體中的氨基酸,近代
分析技術的發展可能使這種研究成為有機地球化學資料的一個重要
來源。然而其他兩類研究更近于人造包裹物范疇。
礦床的石鹽中的包裹體中細菌和細菌
孢子,它們部分仍然還活著,其中有些是古生代的。通俗讀物中曾
廣泛地引用這一報導。然而就這些樣品中的流體包裹體的特征和產
狀并不排除這些包裹體中的流體和細菌是現代成因的
在前寒武紀巖石中發現的一些包裹物,起初報導為最老的化石
(廣泛的研究之后),后來申明是流體包裹體